首页 >  笛箫谱

姑苏行

笛箫谱 2010-04-06 08:00:00 118597 音乐室

   《姑苏行》是竹笛经典名曲,也是每一个吹笛者的必修曲目。这是一首颇具江南丝竹韵味的优秀笛曲,乐曲旋律优美亲切,风格典雅舒泰,节奏轻松明快,结构简练完整,如同一幅描绘江南美景的水墨丹青,亦如一蛊雨前清茗,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乐曲之一。

   《姑苏行》由著名笛子演奏家、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一级演员江先渭创作于1962年。江先渭平时喜爱戏曲,对京剧、昆曲等戏曲音乐耳熟能详,当年没有什么系统的笛子练习曲,江先谓就经常把吹奏戏曲音乐片段来练习气息,音乐和指法上的技巧。当时他拿到了一个战友给他的昆曲音乐的片断,不足30小节。于是他就经常吹奏,愈吹愈感回味无穷。恰逢当年遇上了全军文艺团体汇演,团里有创作新作的任务,他就把这段优美的昆曲片断发展成为一个结构完整,音乐表现丰富的笛子独奏作品。他因经常去苏州演出,对苏州园林秀丽的风光情有独钟,故定名《姑苏行》。1963年,此曲首次录成唱片,因其旋律优美、典雅、抒情,内涵意境深刻,深受广大竹笛演奏者和听众喜爱,因此很快就在大江南北传播开来了。

   此曲在旋律创作手法上采用了昆曲音调素材和富有民族调声的音阶,在曲式结构上又吸收了西洋音乐所采用的复三部曲式的创作方法,在当时的民族器乐作品中颇具新意。回顾以前的竹笛曲目,多以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直接发展而成,缺乏音乐情绪的跌宕起伏和结构整体与局部的对比统一,因此,《姑苏行》一面世便大获好评。

   《姑苏行》的曲式为“慢(A)——快(B)——慢(A1)”加引子组成的三段体结构。

   乐曲一开始是一段宁静的引子,主要表现了人们即将看到姑苏园林之前的美妙遐想,宁静中带有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整个引子由宁静——激动——宁静。旋律多采用长线条,长音短音错错落落快慢有序。好似来到园林门前,由外向内眺望,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假山喷泉在晨雾之中依稀可见,朦胧神秘中格外富有诗意,通过富有诗意的景色描绘刻画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

   接着是呈示部A段开始,抒情优美的行板,恰恰符合了游人进入园林后边走边看,脚步悠然而轻松,欣赏美景时发自内心的愉悦之情。此段共分三小段(a,b,c),第一部分行板第一至第15小节(a段)着重描写了乐曲的主题“行”。行板应稍慢一些,此段音调由昆曲的一个曲牌“节节高”演变而来。

   第二部分(b段)在第16小节至第27小节在音响在a段有明显的区别。用弱奏(p)开始,在显示部第16小节,这一段又很形象地描绘了园林的精巧,细致之处:水榭台前清清荷花池里,荷叶上几粒晶莹的水珠在微风的吹拂下左右摇摆;美丽的蝴蝶在万花丛中悠闲地飞来飞去。这些很平常毫不在意的情景把细心的游人陶醉了,a,b两段有点有面,有粗有细。

   c段由显示部第28小节至第39小节,力度比b段有了明显的增强,含有总结a,b两段之后的感叹之情,表达了人们欣赏到美景之后激动的心情。这一段也达到了整个A段的情绪高潮,该段最后两小节应作渐弱,渐慢处理,为下一部分的进入起先抑后扬的作用。

   发展部b段是一个起伏较大的小快板,和段在节奏和旋律上有了鲜明的对比。我认为可以把它理解为两层含义:第一,是游人在休息时坐在亭子回廊的椅子上赞叹园林美景时心里十分激动,兴奋的心理刻划;第二,也含有看见一群顽皮的儿童追逐于亭台小桥之间,嬉戏于假台水塘之畔,活泼而富有动感,气氛热的情景描述。旋律轻快流畅,原作中小快板作反复处理,第二遍较第一遍更加欢快热烈,从而使全曲情绪达到高潮。在欢快热烈中进行了f-p-f-p的力度变化,使表现力更加丰富。

   最后部分为呈示部A主题的再现,速度比A部更趋舒缓,形象地表现了夕阳西下,人们游园离开时依依不舍,回味无穷的情景。几个同音"do"的打音运用,极富感染力,在更加放慢的微音“sol”上延长后作了一个长长的回味,停顿,最后落在主音“do”的长音上,在“do”长音的后半段虚指颤音渐弱,再渐弱至消失,生动地体现了意犹未尽的想象空间,把游人荡漾在心里的美好思绪带向广阔的远方。

   全曲结构合理,音乐情景对比丰富,借景抒情,刻划意境惟妙惟肖,不愧为笛曲中的佳作。

版本一:选自蒋国基编著的《笛子入门教材》

姑苏行(1)_原文件名:姑苏行1.jpg姑苏行2姑苏行(1)_原文件名:姑苏行3.jpg

版本二

姑苏行4姑苏行(1)_原文件名:姑苏行5.jpg

版本三:转自《中国竹笛网》

姑苏行6姑苏行(1)_原文件名:姑苏行2.jpg
版本四
姑苏行8姑苏行(1)_原文件名:017.jpg姑苏行10
音乐室(music.mylife100.cn)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